行业新闻
建立行业标准 走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3/8/15 11:02:03

    在近期举办的首届岐黄论坛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明确指出,要把中医药放在国家经济发展、群众利益的战略高度去谋划、去发展,要将振兴发展中医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当前中医药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如何推进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是摆在中医药业内人士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医药产业化困局

 

  中医中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一直承担着维护民族健康的重任,历史长河中显示了其切实的疗效和独特的功效,这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医案中就可以看出。而近代以来,随着西医西药传入中国,尤其以其见效快的优势,很快获得广泛的推行应用,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化布局,从观念到临床应用实现了快速普及。在强烈的冲击面前,中医药的地位日益趋微。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在国家应急和医改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在显现,但是中医药与西医药在发展中的不对等,仍是不争的事实。中西医并重作为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在1991年提出来后的二十多年里,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重西轻中削中适西以西代中的意识和做法,事实上将中医药置于辅助、补充医学的地位。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曾说过,对中医药、西医药应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推动中医药发展成为与西医药同等重要的主流医学。

 

  身处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社会上现存的多种乱象并发,中医药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从政策到应用,从科研到临床,从教育到传承,从中医治疗到中医养生,不论是自身实力还是外部环境,中医药要成为主流医学,实现产业化,可谓是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汉方医药和韩医药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中医中药在国外却大放光华。西方国家和药业巨头通过立法、认证、中药配方专利化等方式,抢夺中医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未来市场制高点的意图明显。目前来看,中医药的国际市场基本被韩国和日本垄断。

 

  在日本,中医药被称为汉方医药。日本汉方药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生产高品质的汉方和生药制剂,把提高品质作为汉方药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为确保汉方药的品质,日本汉方药企业从原料生药开始一直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例如为防止生药及汉方和生药制剂中混入残留农药或容易引起副作用的物质,除了采用严格的质检标准外,还从基原植物开始严格选材,改良栽培技术,进行不纯物实验等,以确保安全性。

 

  在韩国,中医药被称为韩医。在药材出口方面,韩国采取以拳头产品出口、以名牌高价取胜的战略。韩国的中成药产品质量非常高,注重对药材的精加工,包装也很考究,因而获利很大。为了使中药材商品更加规范化,韩国政府颁布法令,对进口药材采取极为严格的检查措施。

 

  由于汉方医药和韩医药的国内市场有限,其国际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速。如何加快我国中医药发展,日益成为关系民族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

 

    中医药产业化之路

 

  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与发展进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如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中医药若要得到传承发展、实现产业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习和借鉴日、韩医药的标准化

 

  中医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汉方药和韩药源于中医,现今却在国际上走在了中药的前面。究其原因,日韩医药一则标准清晰,二则可操作性强。我们要借鉴现代科学的成果,同时向日韩学习标准化与可操作性,做到这些,中医定会迎头赶上。

 

    第二,建立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医疗方式。西医是标准化治疗,中医则重视整体观、辨证施治,针对个体进行治疗。洪虎认为,目前我国的中医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按照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当前在各种具体法规、政策、制度、措施中,都存在不符合中医药规律甚至带有歧视性的规定,阻碍和束缚了中医药的发展,如用西医的标准考录中医执业医师,按照西医医院的模式审批中医院,用西药的理论、标准和方法来评审中药等。政府不应用西医的评价体系评估中医,而失去独立的适合的评估体系,中医药的产业化就很难以实现。

 

  2013年出台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是西医能够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基础,也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建立行业标准,将给中医药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当然,这更要求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三,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鼓励、推动中医药事业,而通过自主创新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通过研发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技术高度,将传统中医药的价值最大化,在实践上推动国家政策实施的则是企业。

 

  同仁堂、九芝堂、修正药业、奇正藏药等知名中医药品牌,正是传统中医药和现代高科技结合的优秀代表,它们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其实,在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方面更具活力的是新兴中小企业。这一批中小企业既具备现代企业观念,又具备中医药相关技术,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

 

  比如,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方面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其在中医药防治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

 

  派特博恩的核心技术是派特灵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该技术来源于民间传统中医药方,经中国科学院科研小组立项研究形成实验室成果,由派特博恩进行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十多年来,派特博恩从一纸药方开始,走出实验室,与社会优势资源有效结合,独立自主产权的产业化道路,将派特灵这一中医药技术推向了全社会,至今企业已经实现亿元产值。

 

  派特博恩的技术攻关与创新探索,在中医药疗法上斩获了丰硕成果。其产品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及黏膜上的病毒,有效清除HPV,突破了西方科研的局限性,在适用人群、效果可控性等方面都大大优于疫苗的成果。在2013年举办的第六届金桥奖颁奖大会上,派特博恩以派特灵应用HPV感染防治技术项目获优秀项目奖。

 

  由此可见,中医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弥补西医的不足。中医药企业要得到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实现传承推广,需要国家政策的鼓励、规范、包容和指导。

 

  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展望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世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产业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也获得了良好机遇和优越条件。在政府、民众、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必将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中山将投入2亿元扶持健康医药产业

下一篇:无限极“治未病”助推中医药现代化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广东众康益医药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 建站支持:舞龙网络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7106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0—0111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0213409号